欢迎光临全国收药网!
高价回收药品回收靶向药,回收肿瘤药,回收抗癌药
全国咨询微信:17192995964
联系我们

全国收药网

地址:全国

手机:17192995964

微信:17192995964

当前位置: 首页 > 回收药品中心

过期药品回收须有制度保障

时间:2024-03-27 15:58:55点击:

  近日,广东珠海市食药监局发布了珠海市社区居民过期药品回收销毁管理办法(暂行),在全市新增25个社区居民过期药品回收点。据了解,相关单位将对过期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册登记、专箱存放的“三专”管理。本次发布过期药回收销毁办法,是珠海市针对过期药品处理的又一举措。而且,市民在相关药店购药时可用过期药品总价的10%抵扣购药费。

  如今,我国居民家庭备用药储量越来越大,过期药品也随之增多,过期药品的处理成为难题。《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80%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

  而过期变质药品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药品有毒分解物溶解后,会污染土地和水源。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还可能成为过敏源,直接危害*健康。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包装完整的过期药品一旦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回收,回流至农村市场或某些黑诊所,将对公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对于过期药品回收,欧美发达国家均拥有法律或义务性和习惯性的回收机制。在英国,过期药品要被放入印有专属标志的垃圾袋,乱扔过期药品会有诚信度不良的记录;法国的过期药品有专门的回收点,药店里通常备有“可再利用药”与“待销毁”两种回收箱子;美国是由厂家直接上门登记回收;德国主要依托药店进行有偿回收。相反,我国在这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

  其实,我国大部分城市也都开展过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但多是叫好不叫座。据了解,目前上海2800多家药店大多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箱,但几年下来,主动将过期药品送到药房的市民寥寥无几,不少市民还是将过期药品随着生活垃圾“一扔了事”。

  究其原因,有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等,但更重要的是,相关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使得回收药品品种限制严格,手续也较复杂。

  对于药品回收,一方面,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加以规范,尽快出台旨在使药品回收形成长效机制的法律法规,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原则、标准条件、管理程序、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挑选一些信誉度好、社会责任心强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与之签订《过期药品回收管理责任状》,通过定期轮流在药店、社区等固定场所举行回收活动或者长期设置固定的过期药品回收箱等方式有序地回收,统一销毁,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回收、销毁过期药品的费用。

  另一方面,必须加大过期药品危害及回收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相关意识,引导公众将家中的过期药自愿无偿、合法合规地放置于相关场地,既可以防止过期药流入非法渠道,又可以降低回收成本。同时,增设回收网点,建立过期药品回收奖励制度,推行有偿回收或以旧换新,组织开展家庭过期闲置药品回收公益活动,实施政府财政补贴,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各种奖励形式促进过期药品回收,方便公众参与,使过期药品回收常态化、长期化。“珠海市民在相关药店购药时可用过期药品总价的10%抵扣购药费”的做法就值得各地借鉴。

  此外,除了关注过期药品回收,堵住过期药品产生的源头也是关键。即严格监管“大处方”,大幅度减少过期药品的来源;作为药品生产源头的医药企业也要有所作为,可根据药品使用情况确定药品包装剂量,减少药品使用环节的浪费现象;加强药品包装盒的源头管控,建议患者正确谨慎地处理药品包装盒,在丢弃药盒时将药盒撕毁一角或完全破坏,以免被假药制造者回收利用。同时加大打击买卖过期药品的力度,遏制过期药品的非法流动。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医学思想等,都彰显了中医学的先进性。医学界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中医学中可得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中西医之争并无意义,谋求提升疾病防治的疗效才是“医间正道”。

  我们要不拘一格地选择方向、选择课题、资助人才,要完善在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提倡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就要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性,崇尚首创,把集体和个人的作用结合好,建立更灵活、更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当中,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中医药人一定要自信、自强,少争论、多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敞开胸怀接纳更多的学科加入到中医药的研究中来,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

  屠呦呦研究员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本土研究成果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书写了多个第一。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颂贺如潮,也引起了各方的深度解读和讨论,甚至是争论。

  真理越辩越明,争论促进共识的形成。比如,屠呦呦是青蒿素的发现者,青蒿素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举国体制下的协同攻关,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成就;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能产生原创性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争论也有助于对科研体制、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层次的思考,让首个医学诺奖产生更多的正能量,促进更多中国研究成果进入诺奖大门。青蒿素研究获诺奖的争论和思考也带来诸多启示。

  医学研究应围绕临床重大需求

  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病痛、维护健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原始性创新和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发现。目前,在对生命现象及疾病机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的背景下,医学研究偏重于微观世界的还原分析,结果难免局限,成果离临床转化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对于解决临床病痛的结局研究重视不够。诺奖带给我们的启迪是,医学领域的研究更要围绕临床重大问题去攻关,解决临床难点问题,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青蒿素的研制,抓住了疟疾防控的需求,多学科、多机构的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坚持不懈,取得成功。当前,急性传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抑郁症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也存在很多难点。新药的研制必须以临床疗效为导向,新药要有新疗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医学研究领域“任重道远”,迫切需要中西医优势互补,为解决这些难题做出贡献。然而,青蒿素获得诺奖,使得绵延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医之争再次升温:有人认为青蒿素获诺奖是中医的成功,也有人觉得是西药的胜利;有人认同从中药中提纯化学成分研制新药是中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也有人觉得这是中医药研究的歧途。

  中医与西医均不等于科学,但均有科学的成分,只是比例不同。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认为科学的东西明天不一定还是正确的,目前没有被科学解释的内容不一定就不正确。中医和西医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对生命现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疾病并不分中西,且中医和西医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健康和减少病痛,二者也有部分相同的衡量标准。中医与西医没有根本的隔阂,且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医学思想等,都彰显了中医学的先进性。医学界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中医学中可得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中西医之争并无意义,谋求提升疾病防治的疗效才是“医间正道”。

  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重视个人创造贡献

  在20世纪中叶,以当时我国科研单位的条件和技术力量,只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在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科学家完成了多个科技界的壮举。“两弹一星”、青蒿素等项目的成功均得益于举国体制下的群体协作。“523”项目组汇集了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余名科研人员,他们不计名利、顽强拼搏、团结合作,朝着同一个目标,协同攻关、取得突破。而今,我国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和技术力量与设备已今非昔比,但举国体制下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模式并不过时,对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仍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71929959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17192995964
微信号: 17192995964 添加微信